我回到对人文学科开放

Collection of structured data for analysis and processing.
Post Reply
Bappy11
Posts: 349
Joined: Sun Dec 22, 2024 6:06 am

我回到对人文学科开放

Post by Bappy11 »

[ 33 ]对于科学家参与开放同行评审的意愿而言,动机是一个关键因素。为了提高这一点,将审查工作视为与职业相关的成就至关重要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罗斯-赫劳尔指出,人们对于审查开放身份的意愿(正如预期的那样)下降,应该进行评估:只查询这个因素,而流程的其他领域仍然封闭,是没有成效的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 取消匿名性显然没有什么吸引力,因为评审工作仍存在其弊端,而且还担心(有影响力的)作者会做出负面反应。这种担忧是完全有道理的,而且无法消除。这是一个很难预防的问题,特别是在保护年轻研究人员方面。一方面,科学领域的资金和晋升结构鼓励不对称的依赖关系,这对年轻科学家尤其不利。这种动作可能非常微妙,并且很难在网络结构内追踪。另一方面,对自己工作所遭受的批评感到恼火是一种显而易见的反应,尽管很专业,但这种反应或多或少可能是敌对的、公开的或故意的。

[ 34 ]然而,处理开放身份也是个别学科实践的问题。例如,人们担心披露罗斯-赫劳尔研究中评论者姓名带来的负面影响,但这种担忧在其他学科中可能没那么严重。

[ 35 ]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办法。除了结构性变化和反歧视措施外,还应注重提高透明度,以减少直接报复的范围,并关注功能的模块化。通过这种方式,如果愿意的话,工作话语改进的相关特征——开放的报告和 开放的参与——也可以在没有开放身份的情况下实践 。

[ 36 ]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开放来平衡开放身份的约束,才能推动审查工作的变革。最重要的是公开报告,因为评论可以作为独立的作品(类似于评论)发布,从而包含在自己的个人资料中。
开放格式如何才 挪威电报数据 能抵消基于年龄和传统出版商名称的声誉体系,至少对于经典的“模拟”人文学科而言?这种形式通常涉及科学组织的出版、大学出版社或缺乏历史和知名度的举措。已经在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大型出版社在这里是否具有优势?他们很早就能够对开放获取进行投资,现在以(有时非常高的)费用提供其出版物的开放获取版本,而这些费用必须由作者或其机构承担。事实上,新的开放出版形式与知名出版商相比,最初具有一定的劣势。从积极的一面来看,出版业格局的多样性以及出版业向“书籍多样性”发展的诸多进展抵消了这一劣势,这正是 Pierre Mounier [62] 在 2020 年开放获取日上所呼吁的。通过开放审查过程中的各项程序来提高整个流程的透明度,是一种易于理解且令人信服的声誉建设替代方案。[63]质量是由严格的要求和透明的工作流程来保证的,而不是由出版商和期刊的名称或年龄来保证的。开放参与和开放报道尤其体现了人文质量的核心理念。

[ 38 ]这是否意味着在每种情况下、就每种特征而言,开放程序都优于封闭程序?不。在个案中保持匿名的选择对于审阅者来说特别有用。罗斯-赫劳尔确定的七个特征在权重和学科内相关性上有所不同。特定人文学科特有的素质提升潜力也不会影响所有特征。考虑评估实践从根本上是开放的还有一个原因,是为了对这种初始情况做出合理的例外,即扭转开放和封闭程序之间的关系。这是开放同行评审与开放科学作为实践理想的联系。科学的持续开放——其文献、方法、数据、结果、过程和软件——需要开放讨论性、协作性和偶然性知识创造的程序,并进一步发展数字出版。
Post Reply